一个朋友前几天神秘兮兮地和我说:“听说市面上的MP3七成不合格唉,你要不要去挖点新闻?”这话听得令我颇为恼火,几年来咱玩过的MP3没有上千也有几百,怎么就没发现这么多产品不合格?朋友可能看出了我的鄙夷,又补充了一句:“网上到处都在炒呢,你自己去看吧”。
真有这么多“不合格”产品?于是上网百度了一下,发现朋友所说不假,就连不知名的三流网站都在显要位置放着“MP3播放器质量堪忧”、“七成不合格”这样的标题吸引眼球。
仔细看看里面的内容,原来都是引用某地质量监测机构的一份报告,“不合格”的品牌从国内到国外,“不合格”的产品也覆盖了高中低档,而“不合格”的原因,则是“容量缩水”和“辐射骚扰超标”。细看之后,不禁哑然失笑,实在觉得这次被点名的厂家有点冤。
“容量缩水”这个话题在U盘刚出现的时候就被炒做过,当时厂家和媒体曾不厌其烦地向消费者解释:这是因为操作系统的容量算法同生产厂家算法不同造成的,这是一种在存储领域广泛存在的情况。这个话题现在怎么又被翻出来了?或许是因为MP3的内嵌操作系统也占用了几MB空间,所以刺激了不少用户的神经吧。根据笔者经验,一台MP3播放器的音乐播放和汉字显示功能会占用8MB左右空间,要是再加上视频播放功能则要占用15MB空间,要是还有其他诸如图片浏览、电子书、录音、复读、收音等功能,占用的空间就接近20MB。在这点上,厂家的确应该作出提示,说明一下容量占用的原因,我很高兴看到已经有厂家在包装盒上印了相关说明,相信这会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
至于辐射超标,就得追究充电器生产厂家的责任了,要是其产品没通过3C强制认证,那就一个字,罚!采购这种不合格充电器的MP3厂家也得跟着挨罚!不过要是这些充电器原先已经有了3C合格证,但是经检测辐射依然超标,那必然是充电器厂家在玩狸猫换太子,在生产时做了手脚——要是真的这样,MP3厂家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因此而受到监督部门的调查也实在是有苦说不出。
“不合格MP3”真的这么多?未必。不过是MP3企业对某些细节的忽视造成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误解,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充电器生产企业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其实,只要厂家多一些细心、监督部门多一些调研、用户多一些理智,我们会发现,所谓“不合格”的MP3其实是少之又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