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在联想天逸系列消费笔记本“时尚之夜”发布会上,本是到场助兴的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杨旭,却成为全场的焦点。就在几个小时前,他在公司内部宣布了中国区高层人事调整的决定。“英特尔中国区联合总经理赖一龙由于个人原因,将于6月10日正式离开英特尔。另一位联合总经理简安琪将被调回美国总部。”在会议现场,杨旭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同时表示,他将重掌英特尔中国区的帅印。
掐指一算,赖一龙在这个职位上刚刚做了一年半,简安琪仅有10个月。曾经为人称道的联合总经理,突然双双离职,显然难以用“巧合”来圆场。杨旭上,洋帅下,我们从中读到的更多是英特尔本土化的决心和苦衷。
把本地化进行到底
此次高层人事变动,远不如英特尔在中国的策略更能激发刘婕的谈话兴趣。作为英特尔中国区公关经理,她这样告诉记者:“不能说赖一龙和简安琪他们在中国市场做得不好,实际上他们做了许多很好的项目,他们把一些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比如GAPP计划等)带到了中国市场。”
在采访中,刘婕一再强调:“不管是市场营销还是市场推广,必须与本地的文化相结合,与本地客户和渠道同呼吸共命运。在这里,不能抹煞文化的重要性。”
而提到本地化,记者不由得想起一个月前印象深刻的一幕。4月下旬,记者前往三亚采访英特尔中国区渠道大会。出发时,记者在首都机场偶遇杨旭,在候机厅,杨旭与一同前去三亚参会的渠道伙伴们谈笑风生。而在返回时,记者在三亚机场巧遇简安琪,尽管同时候机的依然有许多经销商,尽管简安琪高挑的身材是那样显眼,但却没有经销商上前搭讪,简安琪也只是在一旁独自看着一本厚厚的英文书。
尽管这仅仅是一些细微之事,但本地化的养分正是从这点点滴滴的小事和日常的沟通中逐渐汲取的。其实,不论是从美国空降的简安琪,还是来自南洋的赖一龙,尽管他们有着朗朗上口的中文名字,但语言的隔阂与文化的差异,使他们难以逾越“本地化”的鸿沟。而从土生土长、操着川味普通话的杨旭身上,人们看到了本土化的浓重痕迹。
当然,作为一个领军人物仅仅实现“本地化”是远远不够的。刘婕说:“本地化的人才,其视野不能本地化。他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要把本地的文化、本地的市场与公司全球的战略相结合。他必须是放眼全球的,但他的策略必须是本地化策略。”对于已身肩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重任的杨旭而言,全球化的视野业已形成,他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市场环境和新的挑战下,将本地化进行到底。
巩固本土企业同盟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本土化是此次英特尔调整的一个重要宗旨。而本土化还有一层重要涵义就是要与本地厂商紧密合作。对此,刘婕表示:“在本地化的战略中,要与国内厂商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在与国内厂商的合作过程中,站在一个新高度,开始一个新起点是非常重要的。”
而谈到与国内厂商的合作,首先要谈的就是修复并巩固与国内PC老大联想的关系。人们还记得,就在今年1月份,“英特尔平台应用创新同盟”在京成立,方正、长城、TCL、同方等十家国内电脑率先加盟,而联想却没有加盟助阵。而在5月16日举行的联想新品发布会上,杨旭与陈绍鹏以及联想4位副总裁共同启动了联想笔记本“百万计划”。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英特尔中国区掌门人首次现身联想发布会。这或许也是英特尔与国内厂商合作进入一个新起点的重要标志。而此前CBB计划及“2006,渠道年”的举措,也使渠道伙伴看到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新动作。凡此种种,无不让人从中感悟到些许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新思维。
重新执掌英特尔中国区的杨旭(左)在刚刚履新之际,就与联想大中国区总裁陈绍鹏(右)坐到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