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早6点半左右,正当纽约市民纷纷起床准备纪念“9·11”5周年时,《纽约时报》发出的一条消息给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的震撼并不亚于“9·11”事件。 飞思卡尔“傍”大款
这条题为《投资集团约160亿美元购买芯片制造商》的消息披露,据参与谈判的人士透露,昨日深夜,一个投资集团联盟以超过160美元的价格接近达成收购全球第十大半导体厂商飞思卡尔的交易。如果这项交易完成,将会是科技领域最大的融资收购案,远远超过去年KKR集团113亿美元收购美国软件与数据处理公司SunGard Data Systems的收购案。
在沉寂了数日后,飞思卡尔终于在9月15日纽约股市收盘后宣布,该公司接受了以黑石集团为首的私人财团联盟的竞价,以176亿美元的现金交易按每股40美元收购飞思卡尔,这个价格比飞思卡尔前30天股票平均价格高出36%。飞思卡尔在双方协议中还留有一手,即允许飞思卡尔将竞标结束日定在11月3日。
受此消息刺激,9月18日开盘后,飞思卡尔的股票从9月15日的37.16美元上升了2.27美元,摸高至39.43美元,已接近黑石联盟每股40美元的开价。而在过去12个月中,飞思卡尔的股价在20.87美元~37.75美元之间波动。
同日,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分析师Thomas Thornhill将飞思卡尔的股票等级调低至获利前景不甚明朗的“中性”。
Thornhill推测,飞思卡尔仍在与包括KKR集团在内的潜在买家进行商谈。他在写给瑞银客户的信中表示:KKR有能力开出更高的价格,如果它收购了飞思卡尔并将其与新近收购的飞利浦半导体业务整合在一起,不仅将增强其研发的实力,而且还将节省销售和市场推广的成本。
因此,飞思卡尔与黑石达成的交易并非板上钉钉,而是藏有很大的变数。在11月3日之前,飞思卡尔还有足够的时间多方游走,抬高身价。
瑞银认为,如果飞思卡尔“另谋新欢”,它将向黑石联盟支付1.5亿~3亿美元的违约金。
半导体领域来了“炒房团”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兼具的行业,同时,半导体市场以4~6年为周期的起伏又给半导体厂商带来非常大的运营风险。
上述3个因素竖起了一道高高的门槛,在很长期间里将博短线的炒家挡在外面。因此,半导体领域的兼并主要发生在半导体厂商之间,而且,这些并购大都基于获取新的技术、拓展新的领域或者是增强实力目的。
1996年10月,AMD约10亿美元收购了处理器厂商NexGen。基于NexGen技术推出的K6处理器不仅改变了AMD技术青黄不接的局面,也成为AMD独立研发CPU的开始。
1997年11月,在康柏收购DEC之前,英特尔花了7亿美元从DEC手中买下嵌入式处理器StrongARM。1999年10月,英特尔又以大约1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了第四大数字信号处理器厂商DSP通信公司,为英特尔向通信领域拓展的战略布局。
2003年4月,为了抵御美国半导体同行咄咄逼人的竞争势头,日立公司与三菱公司将各自的半导体业务合并,成立了瑞萨公司,次年,该公司名列全球第五位。
2006年7月,AMD以54亿美元收购ATi,以增强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实力。
当然,也有短期行为,比如说,国家半导体公司1997年相继收购了Cyrix和IDT两家x86处理器公司,试图以其在模拟电路上的优势与处理器结合起来,走片上系统(SOC)的发展道路。在宏愿难以实现后,又把这两个处理器品牌转让给了威盛公司。
还有一种就是在整机厂商对半导体业务的剥离后独立成长的,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曾在2004年位居全球第四的英飞凌,它是1999年从西门子剥离出来的。
然而,近一两年来行情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私人财团逐步介入半导体行业。他们出手颇为大方,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交易,眼睛连眨都不眨。今年6月,飞利浦才宣布剥离半导体业务,到了8月,KKR就以约合8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其80%的股份,而去年KKR才掏出113亿美元盘下SunGard Data Systems。天晓得KKR还有多少钱。这不,它又挤进与黑石竞标飞思卡尔的队伍之列。
毫无疑问,这些私人财团并非要将业务拓展到半导体领域,而是想通过倒手赚取差价。这倒与温州炒房团颇有些神似。
弃儿成了香饽饽
飞思卡尔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49年,当时摩托罗拉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凤凰城设立了一个不大的研发机构,参与了部分固体技术的研究。这是摩托罗拉半导体业务的发端。
此后,半导体业务成为摩托罗拉公司业务的基石:1955年,摩托罗拉开始量产用于收音机的锗晶体管;1962年,开发出全晶体管大哥大;1974年,8位微处理器6800进入商用;1984年,纯32位CPU 68020问世……
摩托罗拉半导体在其50多年的历史上有很多辉煌,其中最为辉煌的是:摩托罗拉在全公司范围实行6西格码全面质量管理数年后的1988年,摩托罗拉和另外两家制造业公司一道获得了首届Malcolm Baldrige国家质量大奖;再就是1996年,位居全球半导体厂商第三。
摩托罗拉也有不少苦涩。1991年,IBM、摩托罗拉、苹果等3家公司成立了PowerPC联盟,希望凭借IBM的技术、摩托罗拉的制造和苹果的用户联合抗击英特尔。基于RISC技术的PowerPC在体系架构上要比x86 CPU性能优越得多,到了1997年左右,两大阵容已在性能上不相上下。但在这叫劲儿的关口,摩托罗拉掉链子了——CPU的主频总也上不去。这给三方的合作埋下了裂隙,最终,PowerPC联盟分崩离析。摩托罗拉仅仅享有了半年多的苹果Macintoshi兼容机授权就被收回,摩托罗拉从此断了成为计算机厂商的念头。
在摩托罗拉长袖善舞的通信领域,其半导体业务也处于尴尬的境地:摩托罗拉的竞争对手自然不会用它的芯片,但本公司通信部门居然部分采用TI的DSP和英特尔的CPU。
2001年摩托罗拉遭遇到公司成立70多年来的首次亏损,而半导体业务的亏损就占到了1/3;2002年半导体业务的运营亏损高达15亿美元,占到整个公司亏损额的4/5。
无奈之下,摩托罗拉倒贴两亿多美元将半导体业务剥离,更名为飞思卡尔,独立上市。
摆脱了桎梏的飞思卡尔,背水一战,当年就从上年净亏3.7亿美元转为净挣2.1亿美元,2005年净收入又扩大到5.63亿美元。
记者手记
飞思卡尔缘何卖出好价
“难道你不认为摩托罗拉是你们进入通信领域后的主要竞争对手吗?”
“我不想对任何一个具体的公司进行评论。但是,我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每年的资本投资额少于15亿美元,同时你对研发的投入少于10亿美元的话,那么从结构上来说,你注定就是落后的半导体公司。”
这是2002年12月2日上午,笔者与专程来华参加联想Legend World大会的英特尔副总裁兼CTO帕特·基辛格长谈中的一个问题。当时英特尔正积极地推行扩展摩尔定律,意气风发地进军通信领域。事后,他发来的2001年和2002年全球主要半导体投资额统计图中确实没有摩托罗拉。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今年上半年,英特尔在对其业务重新进行评估后,于6月28日以6亿美元的价格将其通信芯片业务出售给硅谷的Marvell科技公司。
应该说英特尔和飞思卡尔在业务上有很大的重叠性。在微控制器(MCU)市场,飞思卡尔以68HC05和68HC11系列称雄,英特尔以8051系列见长;在通信领域,两家都有自己的嵌入式CPU、DSP和闪存产品。当然,除了这些之外,飞思卡尔在汽车等领域的优势是英特尔所缺乏的。两者的半导体业务在剥离时均处于亏损状态。
前后脚的买卖,价格差这么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飞思卡尔所涉及的通信、汽车、消费电子、电力电子等领域都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飞思卡尔在汽车和通信两大市场中份额数一数二。这些充满想象的发展空间恰恰是资本市场求之不得的。
反观英特尔,并没有很好地包装通信业务,而是草草地低于进价甩卖了。当然,英特尔在通信市场的份额与飞思卡尔存在量级上的差异,加之没有其他领域的业务,都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差异是飞思卡尔是连生产设施一起卖,而英特尔的交易中并没有提到生产设施。
无论如何,总有种英特尔通信行业业务被低估,而飞思卡尔超值的感觉。有什么办法呢,资本市场就这样残酷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