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帮助中心
首页 | 红盾通告 | 信息中心 | ASP技术 | 数据库 | 网页设计 | 网管专栏 | OICQ攻略 | 墨客频道 | 网站运营 |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安全资讯 >> 正文
最新信息
·赛门铁克教你5招防御偷窥软…
·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中云…
·比特币玩家们,醒醒吧
·微软停止提供Windows 2000…
·一组Linux服务器沦为僵尸网…
·韩国应对威胁 将培训3000名…
·流氓广告袭击《纽约时报》…
·苹果发布雪豹系统更新补丁…
·俄罗斯航天署称其官方网站…
·微软称新发现SMB缺陷不影响…
资料搜索
热点信息
·微软十月修补六个严重安全…
·网站仿冒欺诈行为再次出现…
·网络游戏《地狱之门》源码…
·IE出现更严重新漏洞 可以为…
·“熊猫烧香”病毒疯狂肆虐…
·微软IE升级进程非常缓慢 I…
·网络贩卖木马再次出现 学生…
·微软发布安全补丁乃双刃剑…
·罗马尼亚警方捣毁网络诈骗…
·微软停止提供Windows 2000…
推荐信息
·“熊猫烧香”病毒疯狂肆虐…
·卡巴斯基误杀致XP系统崩溃…
·微软四月恢复正常升级 下周…
·黑客隐藏恶意代码愈变老练…
·微软光标漏洞等七个补丁已…
·微软发布Windows Server 2…
·黑客已找出10处苹果软件漏…
·微软IE升级进程非常缓慢 I…
·德国网络强奸犯获刑10年 曾…
·网友利用漏洞狂领网易点卡…


Google
 
报告称超千万网民未安装安全软件 存较大安全隐患
〖来源:腾讯科技 | 编辑:Cloudy | 浏览:人次〗

    3月2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8年中国网民信息网络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按照2008年底国内网民数量统计,目前尚未安装安全软件的网民数量超过1000万,这一数据反映出大量上网人群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价格因素影响用户选择 超七成网民愿用免费安全软件

  CNNIC报告显示,96.1%的网民个人计算机中装有信息安全软件,其中70.5%的网民选择使用单一品牌的安全套装软件产品,即至少包含杀毒、防火墙两项功能的安全软件产品。28%的网民使用过在线查毒服务,其中近1/3的用户还使用了在线杀毒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2008年底国内现有网民数量统计,目前尚未安装安全软件的网民数量超过1000万,这一数据反映出大量上网人群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调研结果表明,74%的网民表示愿意使用免费杀毒软件,这说明免费杀毒软件对于绝大多数网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对于业内人所担心的免费杀毒软件的安全性问题,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网民表示略有担心,但依然还会选择使用,另外30.6%的网民认为完全不必要担心,只有16%的网民表示放弃使用免费杀毒软件。

 

另外,从网民获取信息安全软件的途径来看,零售市场依然是国内网民获取安全软件的主要途径,占据三分之一的比例,而网上下载也是一个重要获取渠道,有近四分之一的网民选择从网上下载免费软件。

 

过半网民不识诚信标示 我国互联网诚信体系亟需建立


随着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注册、提供个人相关资料等行为的日益频繁,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也逐步提升。CNNIC报告表明,国内八成以上的网民对于在网上提供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


调查数据显示,网银帐号被盗与文件丢失、计算机瘫痪、信息资料被窃四项,成为当前网民最为担心的网络信息四大安全隐患。


然而,我国网民对互联网诚信体系的认知,却远远落后于其对网上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对于广大网民在网站安全性方面的知识普及力度远远不够,亟待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网民对第三方网站诚信标示的认知程度较低就说明了加强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钓鱼网站层出不穷,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为防止钓鱼网站给网民带来经济利益方面的损失,目前国内涌现出一些第三方机构为公众网站颁发诚信标示,帮助网民避免钓鱼网站的危害,而CNNIC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半网民表示从没有听说过或关注过此类诚信标示。


调查还显示,当前网民中绝大部分对电子签名的概念不够清晰,其中19.1%的网民认为电子签名是将手写签名或印章扫描成数字格式,23.5%的网民认为是账户密码。四成以上网民从来没有关注过网站数字证书的问题。


尽管绝大部分网民对电子签名的概念不够清晰,但75%的网民对电子签名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信赖,这充分说明了在网民中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报告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有近一亿网民使用过网上银行专业版,占我国网民总数的33.4%。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已经从单纯的娱乐转向购物、求职等多个方面,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总结以上观点,网民对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但却没有形成对我国互联网诚信体系的清晰认知,足见我国互联网诚信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教育和提高网民对数字证书、第三方标示这些信息安全手段的认知程度,构建完善的互联网诚信体系变得日益迫切。


录入时间:2009-11-14 09:30:4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特别声明: 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人员,我们尽快予以更正。

Copyright © 2006-2014 073316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本站所收录信息、社区话题、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湘ICP备06008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