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帮助中心
首页 | 红盾通告 | 信息中心 | ASP技术 | 数据库 | 网页设计 | 网管专栏 | OICQ攻略 | 墨客频道 | 网站运营 |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安全资讯 >> 正文
最新信息
·赛门铁克教你5招防御偷窥软…
·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中云…
·比特币玩家们,醒醒吧
·微软停止提供Windows 2000…
·一组Linux服务器沦为僵尸网…
·韩国应对威胁 将培训3000名…
·流氓广告袭击《纽约时报》…
·苹果发布雪豹系统更新补丁…
·俄罗斯航天署称其官方网站…
·微软称新发现SMB缺陷不影响…
资料搜索
热点信息
·微软十月修补六个严重安全…
·网站仿冒欺诈行为再次出现…
·网络游戏《地狱之门》源码…
·IE出现更严重新漏洞 可以为…
·“熊猫烧香”病毒疯狂肆虐…
·微软IE升级进程非常缓慢 I…
·网络贩卖木马再次出现 学生…
·微软发布安全补丁乃双刃剑…
·罗马尼亚警方捣毁网络诈骗…
·微软停止提供Windows 2000…
推荐信息
·“熊猫烧香”病毒疯狂肆虐…
·卡巴斯基误杀致XP系统崩溃…
·微软四月恢复正常升级 下周…
·黑客隐藏恶意代码愈变老练…
·微软光标漏洞等七个补丁已…
·微软发布Windows Server 2…
·黑客已找出10处苹果软件漏…
·微软IE升级进程非常缓慢 I…
·德国网络强奸犯获刑10年 曾…
·网友利用漏洞狂领网易点卡…


Google
 
网上银行安全令人担忧 复旦博士欲为其筑安全屏障
〖来源:新浪科技 | 编辑:Cloudy | 浏览:人次〗

  与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的网上银行,其安全性如何得到更好保障?近日,复旦大学信息学院两名博士研究生就网银安全管理模型提出新思路,并已获得复旦金融创新项目基金资助。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仍有相当数量的储户由于怀疑网银安全性而不使用网上银行。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海光、张世乐由此萌发了开发一套网银安全模式的想法,并针对常见的几种网银安全问题对防护技术进行升级。

现象一:克隆页面“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是一种目前较常见的网银安全陷阱。由于现在各家银行的网银操作界面和操作步骤五花八门,用户往往对于网址并不熟悉。别有用心之人趁机浑水摸鱼,仿造某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界面,用相似的URL地址“钓鱼上钩”,骗取用户信任后让其输入账号和密码。

  陈海光指出,网银安全管理模型的中心思路是建立一个网银安全中心,改变目前不同银行各自为战的局面,负责整合管理整个银行系统的网银安全问题,有效遏制这一风险。整合后的安全中心可采取唯一的界面和统一操作方式,不但操作简化,识别起来也更容易。

现象二:账号遭遇恶意攻击

  网银用户的账号若不慎泄露,居心叵测者往往可能采取“穷举”方式攻击服务器,即猜测可能的密码不断测试账号,直至测试登陆成功。

  张世乐演示了他们专门为挫败“穷举攻击”而设计的模型。按照预先设定的“错误密码次数区间”,系统认为连续5次输入错误密码是一般错误,超过10次系统则显示“危险曲线”开始不断走高,一旦次数达到预先设定的足以确认其为恶意攻击的区间,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声或延长响应时间。攻击者在第100次尝试错误密码后,系统会“故意”在6000个小时才给出反应,迫使对方不得不放弃攻击。

现象三:“李鬼”顶替冒名登录

  网银用户的电脑被偷偷植入类似“网银大盗”这样的木马程序,或由于用户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在公用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都可能造成账号、密码、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李鬼”们就能轻易突破传统的登陆关卡,神不知鬼不觉地卷走用户账户里的钱。

  针对这一薄弱环节,两位博士生将指纹识别系统引入网银安全模式。用户只需去银行扫描指纹建立个人指纹档案,再领取一个固化有指纹识别系统的优盘和指纹采集器,回家安装在电脑上便能使用。配合传统的密码登录一并使用,能够大大降低他人冒名侵入账户的风险。


录入时间:2007-02-08 09:56:0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特别声明: 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人员,我们尽快予以更正。

Copyright © 2006-2014 073316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本站所收录信息、社区话题、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湘ICP备06008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