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据IDC发布的报告《2006年中国用户IT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文档号#CN326205)显示:包括病毒、蠕虫、木马、垃圾邮件等的“安全内容”相关的问题已经成为首要的威胁。对用户而言,在各类安全问题中,最严重和出现频率最高的安全问题均与“安全内容”相关,但也有一些变化:蠕虫与木马的破坏模式各不相同;同时,垃圾邮件日趋成为一种严重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最终用户IT安全状况的长期跟踪调研,IDC跨产品研究部负责IT安全研究的高级分析师董锐先生发现:最具威胁的IT安全问题中排名前三位的都是和“安全内容管理”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其中以“病毒、木马及恶意代码”最为严重,97.8%的用户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同时,垃圾邮件日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安全问题;如何合理使用资源并对内部数据进行有效保护,是当前众多用户关心的问题。内部雇员的不恰当/不正当行为引发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安全人员注意。据IDC统计,有 34.8%的用户曾经遇到类似的问题;直接来自外部的破坏,包括“外部攻击”和“黑客入侵”,仍然时有发生。有25.2%和24.9%的用户分别遇到过“外部攻击”和“黑客入侵”。
通过调研,董锐先生也发现:当客户面对各种安全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特征:
1.用户遇到安全问题时,购买安全产品成为应对的首要措施,参与调研的97.8%的用户购买、使用了各种安全产品;
2.当遇到各类安全问题时,有83.1%的用户采取过“自己解决”的方法。安全防护的理念已经慢慢得到用户的重视,有57.9%的用户在面对安全问题时,成立过安全小组;
3.只有35.6%的用户,在遇到安全问题时,会主动咨询专业的安全机构/公司;有33.8%的用户,会“让员工参加安全培训”,以应对各类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4. “定期请安全公司来培训”,是用户在处理安全问题时较少采用的方法。一方面,因为目前国内还相对缺乏规范、有效的安全培训体系;另外一方面,安全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很少有公司能够从更为长远的战略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IDC认为,目前用户已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当面对安全威胁时,用户会采用各种应对手段。购买安全产品已经变成了用户的一个共识,并且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很多用户都能够自行解决,这还要依赖于多数用户在自己内部建立的“专门的安全小组”。总体上来,多数用户已经拥有了初步的抵御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但是做为长期、有效的安全威胁防范手段,包括“定期培训技术人员”、“咨询专业的安全机构”等在用户中都较少采用,专业的安全服务在用户中的普及程度也不高。多数的用户还满足于目前使用的安全威胁抵御方式,并没有长期的战略性规划。 |